刘备临终前一再告诫:子龙不可重用!为何这么说?这才是帝王之心

刘备临终前一再告诫:子龙不可重用!为何这么说?这才是帝王之心

对于刘备而言,赵子龙不仅是生死之交的兄弟,也是助他从困境中走向成功的英雄。因此,在刘备即位后,自然会大力任用赵子龙,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。刘备赋予了赵云巨大的信任和权力。然而,身为帝王,刘备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人产生怀疑,尤其是那些有显赫战功的重臣,心中难免生疑。

也许正是出于对赵子龙潜力的忌惮,刘备在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禅:“赵子龙不可重用。”那么,赵子龙在辅佐刘备期间,到底做了些什么,令刘备在临终时言辞如此冷漠,甚至表现出警惕和疑虑呢?

最初,赵子龙并非刘备的追随者。要知道,早在关羽“温酒斩华雄”之前,刘备甚至未曾获得曹操、袁绍等群雄的看重,在他们的会议中,刘备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座位都没有。而赵云的第一任主人是公孙瓒,正因为公孙瓒与刘备有些交情,赵云才有机会结识刘备。

在刘备的麾下,赵子龙无疑是极其渴求的那种精英将领。但赵云并非是背弃主公之人,因此,尽管刘备有意招揽,赵云并未立即回应。他在公孙瓒的阵营里继续效力,直到兄长去世,赵云才决定离开,随后历经七年,才答应加入刘备的阵营。

赵云加盟刘备后,迅速立下赫赫战功,特别是在长坂坡一战中,他的英勇表现堪称三国历史中最经典的战役之一。这一段长坂坡的壮烈救主之事,在后来的影视作品中也常被展现,成为了赵云最为人熟知的事迹。

当时,刘备与曹操的军队对阵,遭遇惨败,刘备落荒而逃。刘备虽有张飞的庇护得以保命,但对妻儿的安全却根本无暇顾及。被遗弃的甘夫人和刘禅,最终被曹军俘获,生死未卜。危急关头,赵云孤身深入曹军营地,毫不畏惧生死,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,成功救出了刘备的妻儿。

即便刘备的几十万大军被曹军击溃,赵云却能单枪匹马突破重围,挽救刘备的家人,这一幕堪称壮举。赵云的英勇足以让人联想到他有以一敌百的能力,甚至以一敌千的英雄气概。如果没有赵云的英勇赴死,刘备的家族恐怕就会因此毁灭,刘禅也无法继位。

然而,对于赵云能够安然无恙地从曹军营地脱身,许多人则认为,这其中或许并不仅仅是赵云的武勇使然。也许曹操另有心思,考虑到赵云的才干和勇武,不忍心杀他,故意放水。对于曹操而言,杀了刘备的妻儿已无意义,反而若放过赵云,将来或许能借此赢得赵云的效忠。

虽然有这样的解释,但从刘备的角度来看,他可能也因此生疑。赵云的忠诚无疑无可挑剔,但在刘备的心中,赵云虽然立下赫赫战功,却并非完全无可替代。赵云的忠诚是有限的,尤其是在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后,赵云的忠诚或许不再如此坚定。

赵云为刘备效力多年,期间虽然屡有政治上的分歧,但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为刘备出谋划策。在每一次的政治决策中,赵云都尽力向刘备提供意见,耐心分析其利弊。然而,这样的直言不讳却触碰到了刘备的敏感神经,毕竟刘备已经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帝王,很难容忍臣子对自己屡屡否定。

例如,在平定益州后,刘备考虑将部分财物分发给自己的士兵,以此来增强士兵的忠诚。但赵云却提出,应当将这些资源分给当地百姓,赢得他们的支持,而不是单纯依靠士兵的忠诚。虽然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,但此事令刘备心中产生了不快,从此以后,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开始微妙变化。

同样,当关羽被杀后,刘备急于报仇,准备对吴国发动进攻。而赵云则明确反对,认为曹操的势力过于强大,蜀国单打独斗无法与之抗衡。他担心如果与吴国开战,蜀国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。赵云的反对再次令刘备不悦,从此他心中对赵云的猜忌愈发加深。

临终时,刘备一再叮嘱刘禅和诸葛亮不要重用赵云,这一举动让人感到心寒。刘备虽然信任诸葛亮,但对赵云的防备,却显得愈加明显。即便赵云立下了生死与共的战功,刘备的这一决断显得有些无情。毕竟,没有赵云在长坂坡的壮举,刘备或许早已死于曹操之手,刘禅也可能在年幼时就夭折。

虽然诸葛亮才智过人,为刘备提供了无数计策,推动了蜀国的长期发展,但赵云的忠诚与贡献同样不可忽视。尤其是长坂坡一战,若没有赵云的冒死相救,刘备未必能够顺利登基,而刘禅的继位也充满不确定性。作为曾经的并肩作战的兄弟,刘备此举确实有些忘恩负义,但作为一位君主,或许刘备有着更深层的忧虑。

刘备毕竟担心赵云的忠诚在刘禅继位后会发生变化,毕竟赵云曾在刘备在位时屡次与其意见相左。而刘禅年幼无能,又多沉迷于酒色,刘备对其未来的统治能力感到深深的担忧。即便他为儿子费尽心思,刘禅最终却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,甚至成为了人们取笑的对象。刘备的这一遗憾,恐怕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痛苦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亚洲365bet网址 淘宝确认收货后为何仍需支付密码?背后原因解析
bet3365游戏 如何安装IIS

如何安装IIS

📅 06-30 👁️ 198